1. 蚩尤
蚩尤堪称历史上明确提出战神概念的第一人,后世尊称其为“兵主”。传说里,他还是金属兵器的最早使用者。自上古时期起的数千年间,官方始终将其作为“战神”进行祭祀,足见其在军事领域的崇高地位。
2. 吴起
吴起可谓文武双全的杰出将领。在战国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是极为卓越的军事家,领军作战的次数之多,在同时代将领中首屈一指。他总共指挥了七十四场战役,创造了“十平六十四胜”的不败神话。在军事方面,他具备出类拔萃的作战指挥能力与先进超前的军事思想。他善于精准审视敌我双方的军情态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他曾先后在鲁、魏、楚三国任职,无论身处哪国,都立下了大小不等的赫赫战功。其所著的《吴子兵法》更是位列《武经七书》之一,在后世享有极高的赞誉。
3. 白起
在华夏漫长的历史记载中,涌现出了众多因战功卓著而闻名天下的将领。白起被誉为战神,并非仅仅因为他在战场上杀敌数量众多,更重要的是他对战役的精准把握、对战争走向的巧妙诱导,以及对双方战力在战前的精确料算。白起指挥的战役,并非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核心思想。
4. 李牧
李牧的生平事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初,他在赵国北部边境抵御匈奴的侵扰,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后期则主要承担起抵御秦国的重任。在宜安之战中,他重创秦军,因此获得了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当时便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公元前 229 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剥夺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其杀害。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最为杰出的将领,深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拥有极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大败敌军,从未有过败绩,充分展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经典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世之人无不扼腕叹息。
5. 韩信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和杰出军事家,位列“汉初三杰”“兵家四圣”。他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尊称他为“兵仙”“神帅”。
6. 项羽
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以武力超群而闻名于世。李晚芳评价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他还是世界十大战神上榜者之一。
7. 霍去病
霍去病十八岁时担任剽姚校尉,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在军中功绩卓著,被封为冠军侯。十九岁时,他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了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缴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首次占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元狩四年(前 119 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在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别举行祭天、祭地仪式,然后班师回朝。此役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战后,他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共同执掌军政大权。元狩六年(前 117 年),霍去病不幸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赐谥号“景桓”,让他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他修筑坟墓。
霍去病用兵灵活多变,注重战略谋划,不拘泥于古法,擅长长途奔袭、快速突袭以及大迂回、大穿插和歼灭战,为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做出了重大贡献。
8. 高仙芝
高仙芝以一万人的兵力灭掉一国,称霸西域,横扫阿拉伯。他容貌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亲来到唐朝,二十岁时被授予将军之职。他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被封为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后,唐王朝三次出兵都未能取胜,于是在天宝六年(747 年)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他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随后升任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他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与对方约定讲和,后发动突袭,生擒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来大食军队进攻,高仙芝出击大食,战败而归。后来他入朝,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担任右羽林大将军。
9. 李靖
李靖出身于陇西李氏丹杨房。他最初在隋朝为官,担任马邑郡丞。后来转投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武德三年(620 年),他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平定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各部。武德八年(625 年)起,他在北疆抵御东突厥的入侵。贞观三年(629 年),他以定襄道行军总管的身份统领诸将北征,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的部队惊慌溃散,接着又奔袭阴山,一举消灭东突厥,使唐朝的疆域从阴山以北一直延伸到大漠。因战功卓著,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获封代国公。贞观九年(635 年),他因足疾请求退休,同年再次被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来他改封卫国公,世人称他为“李卫公”。晚年他疾病缠身,闭门不出,不过问政事。贞观十七年(643 年),他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岁。朝廷册赠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让他陪葬昭陵。唐肃宗时,他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晚唐以后,他逐渐被神化。后晋时,他被追封“灵显王”,到南宋时,累封为“辅世灵佑忠烈王”。
10. 薛仁贵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贞观末年投身军旅,跟随军队征讨高丽,得到唐太宗的提拔。此后,他征战数十年,多次取得辉煌战绩,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众多典故。到唐高宗时,他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被封为平阳郡公。
11. 苏定方
苏定方少年时期便以骁勇善战和气魄惊人而闻名乡里,他曾跟随父亲征讨叛贼,维护了当地的安宁。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多次立下战功。直到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领两百名骑兵率先冲锋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了汗马功劳。
显庆二年(657 年),他因累积的功劳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他凭借非凡的战绩和正直的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被封为邢国公。晚年他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乾封二年(667 年),苏定方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一作六十七岁)。朝廷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12. 郭子仪
郭子仪出身于太原郭氏。早年他凭借武举高第进入军队,积累战功后担任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任朔方节度使,率军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