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领域中,军备知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了解各种军备不仅能让我们对国防力量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知晓科技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今天,我们就开启一场军备小科普之旅,一同回顾中国枪械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装备。对于军人而言,手中的枪如同他们的第二生命。唯有熟练且巧妙地运用手中枪械,方能在激烈的战斗中占据上风,克敌制胜。中国的枪械建设始终在学习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解放军在1985年至2001年间精心设计的四款枪械,它们分别是手枪、重机枪、榴弹发射器以及微声冲锋枪。
经典装备之1992年式手枪
1992年式手枪是中国在2001年设计定型的5.8毫米自动手枪。它具备诸多出色的特性,像后坐力微小,持枪者在握持时感觉十分舒适;射击精度颇高,能更精准地打击目标;弹匣容量较大,保证了持续的火力输出;战斗射速快,可在短时间内发射多枚子弹;使用便捷,操作简单易懂;而且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和使用。
该手枪全枪长度为188毫米,枪管长115毫米,空枪重量仅0.76千克,弹匣能够容纳20发子弹,有效射程可达50米。它主要由套筒组件、握把座组件、发射机构组件、弹匣组件以及枪管、枪管套、连接座、复进簧、复进簧导杆、空仓挂机柄等部件构成。采用枪管回转半自由枪机自动方式和惯性闭锁机构。其独特的半自由枪机式原理是借助枪管绕其轴线回转的减速机构来实现的,这和传统的半自由枪机式通过滚珠闭锁、气体延迟、惯性体等方式实现延迟开锁有所不同。
在保险设计方面,设有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并且手动保险机柄可供左右手操作,方便不同习惯的使用者。采用双排双进式弹匣,供弹既可靠又操作方便。弹匣上设有窗口和刻线,能够清晰指示弹匣内的剩余子弹数量,弹匣卡笋还可以左右安装使用。准星和缺口上都涂有荧光点,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也能有良好的瞄准效果,此外还可以安装激光指示器,用于夜间瞄准射击。另外,还设有膛内有弹指示杆,当膛内有弹时,指示杆会突出拉壳钩表面,无弹时则凹入拉壳钩表面。
这款手枪采用了一件多用、一件多能的设计理念,使得结构得以简化,零件数量减少。套筒座采用整体式工程塑料注塑成型,不仅手感好,在射击时还能起到减震的作用。金属件表面运用黑色磷化处理工艺,表面没有光泽,却具有耐腐蚀的优点。它发射DAP92式5.8毫米小口径手枪弹,侵彻能力强,杀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杀伤50米内有单兵防护的单个有生目标。
经典装备之1989年式重机枪
1989年式重机枪是中国在1995年设计定型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于1997年正式装备部队。它的主要用途是杀伤敌方集群目标、压制敌方火力点以及毁伤轻型装甲目标。
该重机枪全枪重量为26.5千克(其中枪架重8.5千克),枪管长1003毫米,全枪长1920毫米,有效射程能够达到1500米。它采用枪管短后坐与导气式相结合的自动原理,后坐力较小,结构简单且紧凑,导气系统采用导气管直吹式。闭锁机构采用枪机回转式,枪管尾端装有节套,枪机回转闭锁在节套上,这样机匣就不会直接承受火药燃气的最大压力。机框尾端装有缓冲器,能够有效减缓枪机后坐时的撞击作用。供弹机构打破了传统的大拨叉杠杆等传动方式,采用了套在枪管尾端上的环形杠杆传动机构。
在设计上,发射机下方设有小握把,枪尾装有带缓冲器的枪托,使用者可以抵肩射击。枪管与机匣采用滑动定位栓连接,能够快速更换枪管。枪管内刻有8条右旋膛线,缠距为380毫米,口部装有制退器。除了配备准星照门机械瞄准系统外,还配备有高平两用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
其脚架为弹性三脚架,主要以平射为主,摇架、托架采用一体化设计,上下架用球形铰链连接,能够实现高低机、方向机同时锁定;前后驻锄纵隔板设计成楔形,射击时枪架可以前后平动,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该重机枪采用50发可散弹链/箱供弹,能够发射包括54式12.7毫米各种枪弹、84式钙心脱壳穿甲弹以及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等多种弹药。
经典装备之1987年式自动榴弹发射器
1987年式自动榴弹发射器是中国在1987年设计定型并装备的一款武器。发射器全重20千克,其中单重12千克,发射架重8千克,发射器长970毫米,发射架战斗全长1060毫米。它由6发或8发弹鼓供弹,发射35毫米榴弹,对轻型装甲目标的有效射程为600米,对集群有生目标的有效射程在800 - 1200米之间。
该发射器配用杀伤弹、破甲弹、杀伤/破甲两用弹、燃烧弹及其他小型榴弹,主要用于杀伤集群有生目标、打击轻型装甲目标、压制火力点,作为支援压制武器装备步兵分队。它由机匣、发射管、自动机、击发机、枪尾、机械瞄具、两脚架、光学瞄准镜和弹鼓等部件组成。有轻重两种使用方式,轻型的可以用两脚架抵肩射击,重型的则装在三脚架上发射,采用短导气式自动原理和闭锁片偏移闭锁方式,可实现自动发射和半自动发射。发射管和机匣用优质合金钢制成,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发射管口部装有高效的膛口制退器,发射管外有纵向散热槽。两脚架安装在发射管与机匣的连接处,弹鼓装在机匣下方,采用从下方供弹、上方抛壳的方式,枪尾与机匣采用隔断螺纹连接,由卡笋定位。
这款发射器结构简单,在野战条件下,无需专用工具就可以迅速完成分解和结合。枪尾装有便于抵肩射击的橡胶肩托,三脚架采用前三角形布局,连发射击时稳定性良好,托架上设有涡轮、蜗杆和齿弧机构,可实现射角的快速调整与装定。白光瞄准镜安装在发射器机匣的左侧。
经典装备之1985年式微声冲锋枪
1985年式微声冲锋枪是中国在1985年设计定型的7.62毫米微声冲锋枪,主要装备侦察兵和其他特种分队,用于杀伤200米以内的有生目标。
该冲锋枪全枪长869毫米,枪管长245毫米,采用向右折叠枪托,折叠状态下长度为634毫米,空枪重2.5千克。采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可进行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1964年式7.62毫米微声手枪弹时,枪口噪声为80分贝。在必要时,也可以发射1951年式7.62毫米手枪弹,不过消声效果会稍差一些。
它的主要结构与1985年式轻型冲锋枪相同,弹匣、枪机等部件可以互换使用,具有通用化、系列化的特点。采用惯性闭锁机构,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较轻,使用维护较为方便,但较重的枪机在射击时撞击较大,会对射击精度产生一定影响。
击发机构为击针平移式,采用圆筒式机匣,工艺性良好。设有快慢机保险、拉机柄保险,拉机柄保险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有效地克服了自由枪机易走火的缺点。消声筒采用气体分流膨胀式消声原理,枪管前端4列排气孔与消声碗配合,起到消声、消焰和消烟的作用。机械瞄具由柱状准星和L形翻转式表尺组成,准星的高、低和左、右位置均可调整,表尺射程为100米和200米。从1988年开始生产的枪上增设了光学瞄具座,可以加装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
资料来源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