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羊肉汤馆(一个记者辞职开餐馆的坎坷经历 《一碗羊汤这五年》(转)),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开羊肉汤馆(一个记者辞职开餐馆的坎坷经历 《一碗羊汤这五年》(转))。
一碗羊汤这五年》
现在是2012年12月21日,假如明天早晨起来,阳光还能打到你的脸上,这个世界还在,你有空不妨来 @一碗羊汤 小店坐坐,喝碗汤,吃点肉,感受一下良知的美好。然后,听我讲讲小店这五年的故事。
2013年元月6日, @一碗羊汤 柳芳店就五岁了。
五年的故事
[缘起]
我们的故事,从1994年讲起,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有幸在山西太原学习和工作6年,让我爱上这个城市的一个小吃:羊杂割。那时,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开羊肉汤馆,更不知道一个叫“郝刚刚羊杂割”的店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只知道一有时间就会排队去吃上一碗。
2001年春,因为《京华时报》的创刊,我混到了北京,这一混开羊肉汤馆,就混到了现在。有一天,路过工体东门,看到一个叫“北平羊汤”的馆子,进去要了一碗羊杂汤,4块钱,麻酱味儿,没喝完我就走了。出了门,我扭过头自言自语:NND,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羊汤。(现在好吃多了。除了一碗羊汤,如果让我推荐,我就推荐北平羊汤。尽管两者味道截然不同,但其本质我认为是一致的。)
2008年春,那是一个梦想释放的季节,全北京都在激情飞越。在上班之余,我开始让多年的梦想落地。
整整10个月的时间,我反反复复回到太原,回味“郝刚刚”的味道;我吃遍了北京几乎当时所有的羊汤店,早上、中午、晚间,不同时段不同的店,不断的品尝;我跑到河北、河南、山东,品尝当地的羊汤。羊汤,仅在山西,从大同到运城,就有五种做法。
到底,什么样的味道,生活在北京的人可以接受。在吃遍各地羊汤之后,感觉还是山西郝刚刚的做法更纯朴,更适合北京。在此基础上,根据北京水质与太原水质的差别,我们稍稍做了改良,并对操作工艺进行调整。不断变换配方,不断变换方法,无数次的大锅小锅试汤,直到有一天,舌尖直觉告诉我,没错,就是这个味儿!
[开业]
在北京开过店的人都知道,找门脸是个很痛苦的事儿。尤其对于我们这种从没有开店经验的人来说,真的是个赌博。还不算,各种被人欺负的事儿。
谈房租、装修、办照、卫生许可,哪个都不省心,还没有人替你出主意。撞吧!买后厨设备,到了厨具市场,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个新手,宰吧,东西还不好。
装修,像我们这种人,总很理想,总想把餐厅搞得很小资,连餐桌餐凳都是我亲自去香河定做的,老贵了。员工的服装,当时跑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粗布,找裁缝手工缝制的。
开了业,你才知道,喝个羊汤能小资吗?满屋子的羊膻味。
不到40平米,26个餐位,当时全家的积蓄20万元,全都砸到了柳芳北街一个被我改造后的小店,其前身是“成都料理”。
好不容易,终于开业了,我永远会记得来店里的第一个客人:柳芳北街同排商铺卖羊绒的老板,一个包头人,他后来成为店里的常客。
我还记得,当我把第一碗羊汤端到他面前的时候,忐忑不安,当他用勺子轻轻捋了一口汤送到嘴里时,我紧张得几乎要窒息,看到他舒缓的表情,我放心了。尽管之前,我们已经演练过很多次口感,但,客人的感受,这是第一次。
那一阵子的辛苦和操劳,讲起来有些矫情,但有几个细节至今难忘。
开业没几天,大学同宿舍的一哥们来捧场,看到我穿着白色厨师服,挽着袖子,见面那一刹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惊诧。
每天早晨五点钟,我都会准时出现在回龙观城北市场蔬菜批发大棚,和商贩们讨价还价,然后提着沉甸甸的塑料大袋子,双手勒出很深很深的印痕。
中午就餐高峰,什么都不顺,我得挽起袖子在后厨洗碗。我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人,我见不得半点乱和脏。每餐完毕我们都要把筷子和碗煮一遍,这个细节坚持到现在。
记得好几个凌晨,开车回家的路上,在北五环,开着开着就睡着了,短暂的几秒,非常可怕。后来,就索性在路边停下来,开着双闪,眯瞪一会儿再继续开车。
那一年,我还在新京报上着班。
[煎熬]
柳芳店开业后,周边很多居民不知道我们卖啥的,看的人多,吃的人少,那年头,羊汤还没现在这么普及,真的。
每天的流水始终在几百块钱徘徊,有一天卖了1300多,我高兴地给老婆打电话:今天破纪录了!
转眼夏天就到了,这是最难熬的第一个夏天,各种折腾,差点把店盘出去。有人也开始笑话,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招牌灯箱坏了,我们拆下来维修,路过两个北京老太太,边走边说,“看、看,一碗羊汤,我就知道他就只能卖一碗,关了吧。”当时,追上去骂她的心都有。
为了弥补夏天店里的亏损,我们专门聘请了凉菜师傅和烧烤师傅,满大街烤串都用猪肉鸭肉狸子肉还有叫不上名的肉冒充羊肉,就我们坚持用羊肉,上好的羊肉,顾客吃惯了假羊肉,说我们的肉是假的,哭笑不得。
好在,当秋天来临的时候,老天开始眷顾我们,生意一天天好起来。冬天,让我们重拾信心,终于找见了那么一点点感觉。
每天用餐高峰,我都要在店值守;每天开卖前,我都要尝一口汤,味道是否合适;每一个客人,我都要仔细观察,汤喝完了没有?里面的肉吃完了没有?粉条吃完了没有?烧饼吃完了没有?如果没有,我都要打扰客人多问一句,是汤淡了还是别的原因,是不喜欢吃肉还是我们的肉炖得不够好,是粉条硬了还是不喜欢吃。
每一位客人,我都要打量他是写字楼的,还是附近的居民,是路过的,还是好这口专门来的,有时候揣摩不准,合适时候我都问一下。
这一年,粉条换了五六种口感的不同粉条;烧饼换了至少七八种。
冬去春来的时候,柳芳店一岁了,我确信:这个事情可以做。
[挫折]
这五年,不得不说说望京店的事儿。
2009年冬,柳芳店。冬天突如其来的火爆,出乎我的预料。三个好朋友,一拍即合,开始开分店。从谈合作到望京店开业,前后不到三个月。就在写此文的时候,我刚刚翻看了当时写的商业计划书,数据后来都得到验证,说明当时我对这件事情的判断还是比较严谨的。
100平米,58个餐位,投资50万,品牌形象店,餐厅门是和麦当劳的门一样,地板砖用的麦当劳餐厅最新款式的瓷砖,连顾客就餐流程都模拟宜家,半自助。理想中的店,至少实现了一大半。
三月份了,老天还下雪,真是天助啊!一开业就没有冷清过,流水天天超越柳芳店。
看着这态势,又投资20万,我们提前建成了昌平加工配送中心,为当年9月份第三家店做准备。
就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坏消息已经在流传,望京店所在大楼的韩国承租方跑了,欠下一屁股烂账。经多方沟通,大业主嘉美风尚中心开发商还是把所有商户都清理出门。被封门的时候,望京店的大锅刚刚熬好了满满一锅羊汤。
历经16个月的官司,望京店最终以胜诉、我们亏损40多万而收场。亏损的不仅仅是40万,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朋友关系,还有我们刚刚组建起来的公司小团队。一切,随着望京店的被迫关闭而慢慢退去。
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当时的决策没有出错,只是在执行细节上埋下祸患,如果当时我们对店面的选择再稳重再谨慎一点,一碗羊汤不是现在的局面。责任在我,过于急躁。
尽管打完官司后把钱全部分给了当时投资的两位朋友,他们选择退出。感觉特别愧疚,挺对不住他们的,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想,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把欠朋友这份情和债还掉。
好在,还有一个最好的哥们没走,还在支持我,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力量,给我加油。
柳芳店背着望京店和加工中心的剩余债务,吃力地爬行着,跌跌撞撞挺到了现在。
如今,他,更加坚强,更富有了生命力!
这一切,似乎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也正是有了这几年的喘息,让我思考更多,让我对这个小生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意,真的是心上之音。
尽管目前只有一个柳芳店,尽管她有些破旧,尽管她还有太多不如意,但,我更加爱她。
五年的思考
在写一碗羊汤这五年的时候,恰巧@酸梅晶 夫妇向我推荐了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身同感受,我一连看了三遍。我隐隐约约从二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哦,这原来就是自己所要的生活。
二郎说,一旦决定好职业,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术,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一碗羊汤这五年,让我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更让我发现,那个本来的我,善良的我,还在。
[关键词:良心]
很多人认为,餐饮的门槛很低。我却认为,它非常高。因为只有坚守良知的人才能跨过这个门槛。
没有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知道后厨的一些猫腻,地沟油、罂粟壳、苏丹红,再后来各种添加剂。当你真正介入的时候,事实比你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获知的信息要可怕得多。这几年,我跟朋友们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良心的人千万不能做餐饮。
客人寻求味觉刺激,要求香、辣、麻,带劲,有味儿;老板要精打细算,降低成本,还要口感统一。在专业酒店调味品市场,且不说柴米油盐合格不合格,仅各种化学添加剂、增香剂、增稠剂、增白剂,猪肉精、牛肉精、羊肉精、鸡肉精,浓汤宝、高汤粉、骨头粉、嫩肉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市场上做这些买卖的,销量非常好。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开羊肉汤馆(一个记者辞职开餐馆的坎坷经历 《一碗羊汤这五年》(转))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