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店怎么样(1号店究竟怎么了?),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一号店怎么样(1号店究竟怎么了?)。
核心导读:
1.创业至今9年,1号店为什么会三易其主?
2.鲜为人知的是,1号店和大润发曾经擦肩而过。
3.京东接盘1号店除了输血,是否还获得好处?
或许你还记得,不久前,一条知名电商品牌1号店即将在十一后关闭的消息曾传得沸沸扬扬。当然,这是一条“误传”。不过,如果不是这条“假新闻”,1号店似乎已经有好久没有单独上过“头条”了。
这种上头条的方式,当然不是1号店所希望看到的。1号店是中国电商行业的老兵,一条不准确的消息被广泛传播,不如说是它暗和了人们内心的某种假设和预期。1号店怎么了?1号店怎么样了?可能是很多人想到它时,心中的疑问。
但是,如果深入梳理1号店这9年来的发展过程,你会惊奇1号店居然还活下来了,反倒比疑问“好端端的1号店怎么了”,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我们无意说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但是这绝对是一个让你久久回味的故事。
一家最早进入超市快消类赛道的公司,它押对了消费趋势(消费升级与品质生活),算是行业半个黄埔军校(为行业培养了人才),行业龙头轮番出手(比如和大润发的隐秘故事),却似乎最终还是错过了这个时代。这是一个中国电商平台曲折求生的典型样本。怎一句“生不逢时”可以概括!
1
“嫁给”京东一年来的1号店
9月12日,许久未曾占据科技版头条的1号店,突然爆出消息。当天下午,1号店POP和自营平台商家分别收到官方站内通知,告知1号店将与京东实现联合采购,并在10月8日全平台停止服务协议。
9月18日,在1号店交易平台通知商家全面迁店至京东,且POP商家不再续约之后,1号店又发出一则针对云平台入驻商家的通知,作为提前解除合同的正式提醒。
两则消息一出,让“1号店要关闭、1号店终究步入易迅、拍拍后尘”等自开天眼的言论,再次充斥于全网各大社交平台。
然而,记者通过1号店内部员工了解到的独家消息显示,没有任何迹象表现京东要关闭1号店,也不会逐渐收缩1号店的运营,“至少,现在没看到京东派人到上海来跟人力资源部门沟通什么!”该内部员工称到。
该名员工表示到,京东一年来对1号店还不错,有什么运营活动都会带上1号店。比如9月23日刚刚在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湖捕捞的活动现场,京东就是和1号店一起联合搭建的展台。
“是1号店的人自己没玩好!”该名员工表示,2016年7月,京东正式接手1号店开始,京东仅就市场推广,就给了1号店1亿元资金预算。只是因为1号店自身原因,这一年来,1号店除了去年收购最初,响应京东超市对标天猫超市声势,也对外有所发声外。其后至今的时间,1号店的品牌声音迅速从全网消失。2017年1号店的711周年庆,除了上海地铁站内照例上架促销KV广告,别无他响。
“很多部门现在就是干活交差,部门应付主管,主管应付上头,怎么可能认真做活动?”不同于外界的印象,该名员工反倒对1号店现在内部的碌碌无为,感到无奈。一年来的不声不响,换来今年1个亿的市场推广预算,也被京东取消了。
而在9月1日上海某个酒店里,京东现场宣布,经过一年来的角力,京东超市已经成为中国线上线下最大超市。仅在618当天,就售出2400万升食用油(按均量5升一桶,接近500万桶食用油)。
时间倒退回一年前的6月下旬,京东高调宣布,将投资1号店10亿元,用于在华东(江浙沪)狙击天猫线上超市业务。一年后的今天,京东在上海单方面宣布夺得此轮竞争的胜利,却丝毫没带上1号店。
“好端端的1号店怎么了?”成为各大社交平台,讨论有关1号店命运多舛的主要话题。
如本文开头所言,如果把1号店的历史从过去一年,拉长到过去九年。有关“好端端的1号店怎么了”的疑问,远不如“1号店居然还能活到现在”更贴近事实的真相。
2
1号店“三易其主”和京东的背影
2008年于刚和刘峻岭带着在戴尔和亚马逊积累的供应链经验,成立了1号店。成立之初的1号店,就专注线上超市B2C电商业务,提供食品、家清、母婴、杂货等家庭快消用品。尤其是进口食品,是1号店最为消费者称道的王牌品类。
彼时的电商环境,京东还是个域名为360buy的京东商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晋3C数码购物网站。还在苦恼于输血式融资,以及要不要继续从中关村拿货,还是自建直通厂商的供应链而犹豫不决。
那时的电商市场,是当当、卓越亚马逊领头,京东和新蛋猛追。1号店辅一出来,专注精品快消品牌的商品组合,非常俘获都市上班族的心智,颇有今天消费者在小确幸生活品质构建上对网易严选的依赖感。
在那个时代,集市去淘宝,买书去当当和卓越,买数码去京东和新蛋,买生活用品去1号店,成为消费者深感理想的线上购物环境。1号店很好满足日常高频刚需的牛奶、麦片、方便面、洗发水等的选购。
严格来说,“网上超市”概念的兴起,首先还是要归功于1号店。2008年的1号店,可以说,在全网是找不到同类竞争对手的。
只是,B2C电商,尤其是垂直于快消品的天然的重投入,还是逐渐让1号店尝试了电商江湖的残酷血腥。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刚出生的1号店在A轮融资上,就遭遇威胁生死的不利。到处找钱的于刚,转了一圈之后,最后在一个高尔夫球场,于刚说服了中国平安,在2010年5月,以8000万元,取得1号店80%股权。于刚及其创始团队,彻底丧失对这个不到两岁新生儿的控制权,除了“壹药网”这个最后从1号店剥离的种子。
第一次易主的结果,失去了控制权。
与此同时,京东已经开始在融资规模、品类拓展以及仓储建设上,开始其火箭般的扩张发展。并在随后的两年,在图书、家电、服饰品类上,向当当、苏宁和淘宝发起猛攻。并在2012年8月12日这天,和苏宁打起一场经典的家电降价战,京东百度指数一天蹿升3倍,一举打响京东在B2C业态上的强势话语权。
京东发力狂奔的两年中,1号店还在为快消品流量难、话题弱、低毛利、短半径物流、配送成本高而困扰。兜兜转转的两年中间,2011年5月,平安将部分股份转让给沃尔玛,得到商务部批准后,沃尔玛获得1号店17.7%股权。2012年8月一号店怎么样,沃尔玛获得控股权,股权增持到51.3%。
值得注意的是,握有1号店股权的沃尔玛,而美国沃尔玛电商部门,而非沃尔玛大中华区,这也为后来1号店未能从沃尔玛中国大卖场获得线上线下一体化优势,埋下伏笔。
第二次易主的结果,公司战略偏离创始人初衷,开始服从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同一时间的京东和天猫,都开始调转重点,开始注意发展线上超市业务板块。
于刚试着努力过,2013年上半年,一则堪称中国电商圈经典策划的“不二之选”一号店怎么样,让1号店一炮打响全网,终于为消费者认可为可与阿里、京东、苏宁易购之后的业界第三、四名位置。
得益于奥美中国为1号店精心打造的一套全案品牌策划,2013年上半年,一组恶搞消费者在传统超市购物“排队难、退货难、搬货难”等广告,投放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铁站。广告中一针见血嘲弄传统超市购物不便的弊端,触动很多消费者的心智共鸣。
2013年那个时间,也是全网各大电商共享瓜分人口红利的高峰时期。2013年7月11日,1号店的店庆日上,1号店宣布单日流量突破1000万,成功晋身中国电商前三甲。当年,1号店取得115.4亿元交易额的成绩。
此时的1号店与京东一样,依然面临账面上的巨大亏损,却没有京东持续拿到海内外巨额风险投资的好运。
而且自此以后,随着京东和阿里集团陆续在美上市,以及国内电商格局快速聚拢重组洗牌,1号店在2013年,迎来成立以来的重大拐点。可惜的是,这个拐点的方向,是朝下的。
促使这个拐点到来的一部分原因,毫无疑问与平安向沃尔玛移交股权有关。平安入股1号店,是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投资行为。平安在当时既不是一个单纯财务投资方,也不是寄希望借此入局互联网电商行业的战略投资方。而是打算借手1号店,完成对其旗下医药平台整合的需要。然后,失败的整合效果,让平安快速在沃尔玛的胃口下,成功脱手变现。
平安的脱手变现,几乎是百倍的溢价,堪称中国电商史上最成功投资案例之一。在包括京东在内的众多议价方中,出价最高的沃尔玛,成为平安的签约对象。
而沃尔玛之所以愿意溢出高价拿下1号店,还是于京东有间接关系。
沃尔玛理想的投资标的,其实是京东。或者说,沃尔玛接盘1号店,为的就是拿1号店去撬动京东股权。
出于对亚马逊模式的羡慕和认可,沃尔玛对一直被成为中国亚马逊的京东,颇感兴趣。然多次“求婚”京东未果的沃尔玛,退而求其次,选择与模式及市场占有率上紧随京东的1号店。
拿下1号店之后,沃尔玛与1号店的对赌协议,导致2014年,沃尔玛彻底全资控制1号店。
从这时候开始,沃尔玛对1号店从包括人事、财务在内的地毯式人员调整,标志这由于刚、刘峻岭打造的1号店创始基因,要在很短时间内,被沃尔玛彻底抛弃。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一号店怎么样(1号店究竟怎么了?)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