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品牌(李宁:二十八年的兴衰之路),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李宁品牌(李宁:二十八年的兴衰之路)。
1.1 李宁简介:国内运动品牌强者,多元化品牌组合
中国著名奥运冠军“体操王子”李宁退役后于1989年创立“李宁”同名运动品牌,1990年李宁在广东三水创立李宁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上市后一直位于中国国产运动品牌第一位,直到2011年才被安踏超过,居于第二。
尽管2011年~2014年的转型使李宁净利润大幅下滑,但自2015年起,李宁的经营情况已经逐渐恢复,经过28年的兴衰沉浮,中国知名国产运动品牌先驱李宁依旧居于中国运动品牌前列。
李宁作为中国领先运动品牌之一,集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零售于一体,产品主要包括运动及休闲鞋类、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公司主要采用外包生产和特许分销商模式,截止2017年,李宁的销售网络为6262家,遍布全国31个省份及自治区。
李宁采取多品牌战略,品牌组合包括自主研发设计的李宁主品牌和特许或第三方合资设立的品牌,涵盖专业运动、运动休闲、运动时尚、户外运动、童装等领域,包括李宁主品牌、艾高、红双喜、乐途、凯胜及Danskin。
上市至今股价复盘:
上市以来市盈率和市值情况:
聚焦国内中低端市场,定位二三线城市:
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的收入为李宁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李宁2017年总营收为88.74亿元,在中国香港及中国 大陆的营收为86.34亿元,占总营收的97.3%,
李宁定位二三线城市:李宁的渠道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网点数占总网点数的61%。
1.2 增长驱动力:李宁主品牌和五大品类带动李宁收入增长
李宁主品牌的收入增长为集团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年李宁总营收同比增长11%,自2004年上市的年 化复合增长率为13%;2017年净利润为5.15亿元,自 2004年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其中李宁主品牌 2017年的营收为88.1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他品牌 营收为0.55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9%。
五大品类带动李宁收入增长:跑步、训练、篮球、运动时尚和羽毛球为李宁品牌五大品类,带动李宁零售增长。
2.1 消费环境:国民消费能力逐年提升,纺织服装零售额增速放缓
国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性支出逐年提升:2002年~2017年我国消费水水平逐年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02年及2007年较高,分别为13.4%、12.2%,消费性支出实际同比增速2009年最高为10.1%,2009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速回暖:2000年~2007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速呈上升趋势,增速较快,2007年曾触及历史最高25.5%,2008年~2009年下滑后,2010年回升到24.8%,2010年~2016年,增速整体放缓,2017年触底回升,同比增速为7.8%。
2.2 行业格局: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
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提升:2012年~2017年,我国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提升,年复合增长率为8.79%。2017年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为2121.48亿元,同比增长12.5%。
运动鞋服板块增速居于中国服装行业各子版块前列: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增速自2014年后维持稳定,并居于中国服装行业各子板块前列。
我国运动服饰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我国运动鞋服市场的集中度逐年提高,到2017年,CR5和CR10分别为53.9%和68.95%。
2.3 竞争格局:中国市场内各运动鞋服品牌表现分化
各品牌表现分化:2012年安踏、李宁、361度和特步的市场占有率下滑,2013年~2017年,安踏市占率在7.0%~8.0%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李宁、361度和特步均维持在4.0%~5.5%的范围内。2017年,阿迪达斯和耐克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8%和16.8%,而位于第二第三的安踏和李宁分别为8.0%和5.3%。
3 李宁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
李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990年~2003年为李宁发展开端,1990年李宁公司成立,到2003年,李宁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6亿元、0.94亿元。
2004年李宁上市,2004年~2010年为李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稳定增长的阶段,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42%,2010年李宁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达到顶峰,分别为94.85亿元、11.08亿元。
2011年~2014年公司为公司的转型期,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2012年~2014年公司连续亏损三年,总亏损达30亿元。
2015年至今,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逐步恢复,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507%。
4.1 兴的秘诀:四大因素铸就李宁的崛起
服装行业高速发展: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额快速提高,1990年~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率由2.5%提升到了9.1%,1994年达到峰值30.5%。2003年,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为13.8%。
中国重回奥运会,体育产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1979年中国奥委会会籍恢复,国家提出了以奥运会为核心的体育发展大战略。1993年,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中国体育产业自此由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中国体育产业逐渐走向职业化、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运动鞋服市场需求加大。
李宁率先抢占新兴市场,是中国自有运动品牌先驱:中国福建晋江又称“鞋都”,在这里诞生了包括安踏、特步、361度、乔丹、匹克、鸿星尔克、德尔惠、等成百上千家运动企业李宁品牌,这些企业合称为“晋江系”。早期的“晋江系”以为跨国公司OEM生产运动鞋为主,直到90年代起受到李宁品牌接连赞助奥运会火遍大江南北的影响,一批制鞋厂才纷纷成立或开始发展自有品牌。
以安踏为例,安踏成立于1991年,但1991年~1999年一直以海外代工为主要发展方向,直到1999年签约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开始品牌营销才正式转向品牌批发阶段,晋江体育用品业也自此才进入品牌时代。
而李宁1989年开起先河创立品牌后开始把李宁二字印在衣服上,1990年成立李宁公司之后就一直以“李宁”品牌为主要发展动力,无论是成立还是上市时间,李宁都走在了目前国内几个大运动品牌的前面,是当之无愧的国产运动品牌先驱。
依靠赛事赞助成为民族运动品牌:李宁从1990年开始活跃在国内外运动赛场上,1992年李宁成为首个出现在奥运会上的国产体育用品品牌,李宁自此成为中国运动品牌的开创者。而后李宁又拿到了1996年、2000年、2004年奥运赞助,其中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龙服”和“蝶鞋”还被评为“最佳领奖装备”。国内外各种类型的赛事赞助提高李宁国内外声誉和运动专业化形象,使李宁成为家喻户晓的国产运动鞋服品牌。
赞助国内外专业赛事:李宁赞助了大量国内外赛事和比赛队伍,领域包括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网球、羽毛球、撑杆跳、标枪等,范围涵盖亚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与NBA合作以及和NBA球星的签约使李宁在国际篮球赛事上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包揽中国金牌梦之队:直到2009年,李宁已经与中国五支金牌梦之队——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体操队、中国跳水队、中国射击队和中国羽毛球队签约。
李宁品牌的营销支出占收入百分比领先于国产品牌:2017年以前,李宁的营销支出占收入百分比高于竞品品牌,在2013年曾触及峰值24.2%。
国产运动公司扩张上市潮: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4年李宁率先在香港上市,而后“晋江系”的鸿星尔克、安踏、 特步、361度、喜得龙等品牌相继上市。国内运动品牌加速扩张。2008年,让国内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增长达到43.98%, 李宁、安踏、特步、361度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53.8%,45.3%,110.1%,253.1%。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国内 运动品牌对未来表示乐观,各品牌加速扩张开店。
李宁依旧为国产运动品牌第一位,追赶并重新超越阿迪达斯:在整个行业加速扩张国外品牌入侵市场的情况下,李宁 依旧领先于国产运动品牌,2010年,李宁以9.7%的市占率超过9.5%的阿迪达斯,跃居第二,比占13.8%的耐克低 4.1%,安踏、特步、361度的市占率分别为8.2%,5.8%,6.0%。
经销渠道扩张及同店增长共同带动李宁营收增长:2004年~2010年,李宁的渠道扩张主要通过经销渠道的增加,经销渠道的个数从2272个提升到了7333个,年复合增长率为21.6%;经销渠道的同店收入远高于直营渠道的同店收入,扩张经销渠道带来的快速收益加剧了李宁的经销渠道扩张战略,2008经销渠道同店收入及直营同店收入增长率达到的峰值,分别为53.1%,48.4%。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李宁品牌(李宁:二十八年的兴衰之路)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李宁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