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集团(深度 | 汇源果汁陷“摘牌危机”,朱新礼已近“末路穷途”?),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汇源果汁集团(深度 | 汇源果汁陷“摘牌危机”,朱新礼已近“末路穷途”?)。
文:赵正
图:焦震楠
原本被港交所发函于3月2日除牌的汇源果汁(01886.HK)目前依旧属于“停牌”状态。
2月14日晚,汇源果汁收到香港联交所一纸退市的函件。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联交所发出的函件,由于公司证券买卖自2018年4月3日停止交易,无法于2020年1月31日前履行复牌条件,在联交所恢复证券买卖。联交所上市委员根据上市规则,决定取消汇源果汁的上市地位。
但由于汇源集团提请复核,目前这家公司仍然处于停牌状态。另据该公司2月28日公告,汇源独立内部监控顾问对该公司4个主要子公司的16个事项进行了独立内部监控审阅,汇源管理层同意实施内部监控顾问建议的补救措施,汇源将继续停牌。
更早一些的时候,2020年2月12日,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父女才刚刚宣布退出汇源果汁董事会,其中朱新礼辞去公司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其女朱圣琴也辞任公司执行董事。汇源果汁的另外一个执行董事鞠新艳“接盘”董事会主席职位。
尽管朱新礼家族已经基本退出汇源果汁的经营管理层,但是面对这样一个背负着100多亿元债务烂摊子,谁将成为“接盘侠”还是一个未知数,汇源果汁的前景一片黯淡。《商学院》记者就创始人辞职和退市等相关问题发采访函给汇源果汁公关部,截至发稿前没有收到相关回复。
祸起“关联交易”
作为一家上市13年的知名企业,汇源果汁其实已经停牌了20个月,而导致汇源果汁停牌的则是因为一起关联交易。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在没有获得董事会批准和未公开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单方面向汇源集团旗下的关联企业北京汇源饮料借款42.75亿元,以便北京汇源资金周转和债务清算。但是这样的做法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港交所考虑将其停牌处理。
尽管汇源果汁为此做了很多补救措施,比如:订立书面的贷款协议并终止相关贷款,但也还是没能挽回停牌的命运,2018年4月,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宣布停牌,彼时市值已经跌到54亿元,还不到高位市值时的零头。
2020年1月31日,汇源果汁发布了一份独立调查报告,该报告详细解释了这笔贷款是如何在没有获得公司董事会批准并签订协议,也未曾对外披露的情况之下,借到了关联公司北京汇源饮料手中。
这份报告称,2017年8月~12月期间,在没有任何管理层审批的情况下,集团的资金中心通过4家集团内公司的9个银行账户分66次转账给4家关联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安排,汇源果汁合计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42.83亿元的短期贷款,年化利率10%。
相关贷款是由时任资金中心主任及关联公司北京汇源饮料财务总监二人商定执行的,没有签署书面合同。这两位执行人直接将相关贷款归类为集团内部银行转账,认为不需要上报集团管理层审批,只需由集团资金中心负责人审批。这样的说法就撇清了汇源果汁董事会成员未参与相关借款和知悉相关借款事宜。但是这样的说法还是不能让外界接受,毕竟一笔42亿元的巨额款项的借贷,公司最高层不可能一点不知道。这只能显示出汇源果汁内部管理的混乱和不规范。
除了被港交所停牌,其实这几年汇源果汁的业绩也是非常糟糕,负债一年比一年高,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汇源果汁的负债规模分别达到了65.35亿元、76.62亿元、99.95亿元和114.02亿元。此后由于一直停牌,汇源果汁2017年财报、2018年财报以及2019年半年报一直都没有披露。如此高昂的负债规模,不要说偿还本金,就是其借贷利息就高达净利润的四倍,所以,汇源果汁的负债总额越滚越大。
“汇源果汁近年来战略失误、内部管理混乱、业绩不佳、持续亏损、负债高企,又涉嫌违规借款给关联企业,种种因素导致创始人朱新礼和其女儿退出了经营管理层。”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商学院》杂志记者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随着朱新礼父女退出汇源果汁的管理层,应该会给汇源果汁带来一个新的转型和升级的机遇,如果有新的战略投资方进入汇源,对汇源果汁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好的支撑,从产业端、资本端、消费端去看,汇源的产品是很好的,只是资金比较紧张,随着新的资本方进入,通过全新的营销体系去改变它原有的东西,应该说汇源的生命力还是有的。
盲目投资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记者在与多位业内专家沟通后发现,专家们一致认为汇源果汁的产品其实是不错的,而且这么多年汇源果汁也一直是国内纯果汁的代名词,更是纯果汁的第一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提到纯果汁多数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汇源果汁。
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饮料市场稳坐纯果汁第一,品牌认知度不错的品牌为什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上市,这次上市为汇源果汁迎来大好的发展时机,为了扩大产品线和产能,朱新礼带领汇源果汁在市场上迅速扩张,在全国各地建厂,收购了许多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成本和代价都不低。但是,工厂很多,利用率很低,闲置资源折旧等问题让汇源的资产负债率迅速上升。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找到朱新礼,希望收购汇源果汁,给出的价格是每股12.2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全部股份,总计约179.2亿港元。这对于正在处于低谷中,业绩下滑严重的汇源果汁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朱新礼也非常期待被可口可乐收购。
为了满足可口可乐的收购需求,朱新礼重新规划了汇源果汁的所有生产线,加大了对上游产业链的投入力度,并重新调整了销售渠道。2008年,汇源果汁投资20多亿元巨额资金新建工厂,准备转型做上游的纯果汁原料供应商。同时,汇源果汁大幅削减销售人员,财报显示,2007年底,汇源的销售人员总数为3926人,到2008年底仅剩1160人。这种转型一直持续到2009年初。
然而,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阻止了这次的收购计划,这个结果一下子打乱了汇源果汁原有的安排和部署,为此投入的众多投资项目都泡汤了,对于汇源果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汇源果汁负债率逐年上升,元气大伤。
除了可口可乐的收购未果给汇源果汁带来的经济损失,汇源果汁的投资战略失误也让汇源雪上加霜。农民出身的朱新礼本人热衷于果汁加工的上游产业链投资,包括果树种植栽培、果汁深加工产业以及其他农业项目。据悉,汇源果汁在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建设了很多水果加工基地,发展水果品种改造及深加工,仅仅这个环节就投入了20亿元。
此后,汇源果汁不断进行融资,增加对厂房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资,花费的资金估计在60亿元以上。截至2019年上半年,汇源已在全国10余个省份规划建设了20余个农业产业化园区,连接起1000多万亩优质果蔬茶粮种植基地。
汇源果汁的官网上一则新闻显示汇源果汁集团,2019年9月,汇源果汁与新疆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在阿克苏签署了“关于特色林果产业项目投资”的合作协议,按照协议汇源果汁将投资阿克苏汇源水果综合产业园项目建设,其中汇源红30万吨果蔬饮料加工项目,主要用来建设果浆厂、果汁厂和果汁饮料灌装厂。
在朱丹蓬看来,汇源果汁不断在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布局,让企业背上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很多投资造成严重浪费,如此重资产的经营方式,在饮料企业中也极其少见。而这些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汇源果汁的财务表现。尽管汇源果汁财报业绩从2014年开始出现亏损,但是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开始,汇源果汁的主营业务就是处于亏损状态。由于政府补贴和出售下边的公司获得收益才弥补了主业了的亏损。
家族企业管理粗放人事变动频繁
汇源果汁虽然是一个上市公司,但也是一家家族色彩浓厚的家族企业。
汇源果汁的早期发展主要依赖于朱新礼这位创始人对资本的成功运作,迅速抢占空白市场,一举将汇源果汁打造成中国纯果汁的第一品牌。企业获得成功后,朱新礼的儿子、女儿、兄弟、女婿等家族成员纷纷进入企业,并担任重要职位。
其中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担任汇源果汁董事会执行董事和集团副总裁,朱新礼的女婿高勇曾担任汇源果汁的副总裁(后因为利用广告投放获得非法收益而逐渐淡出企业),朱新礼的弟弟朱新德曾担任汇源果汁的总经理,其侄子朱胜彪曾担任汇源果汁的法定代表人和汇源水业务的负责人(后因商标权纠纷被朱新礼撤职)。
汇源果汁在山东成立,后来总部迁入北京,之后与德隆、统一、达能的合作,以及在香港的上市,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让汇源果汁迅速成为果汁第一品牌,这些都离不开其核心人物——朱新礼。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发展的路径,由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灵魂人物带动企业迅速发展。但是汇源果汁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管理也逐步暴露出各种问题。
在梁振鹏看来,家族成员的教育水平和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它不足以支撑规模庞大企业的全部控制权。企业要进一步成长,必须要吸纳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也必须向这些职业经理人让渡经营控制权。从汇源果汁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朱新礼一直牢牢握住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这使得职业经理人难以获得与其决策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因而大大地降低了这些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和效率,从而导致职业经理人走马灯似的更换和离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汇源果汁集团(深度 | 汇源果汁陷“摘牌危机”,朱新礼已近“末路穷途”?)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