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清史稿》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文献,然而人们不免好奇,它为何不叫《清史》呢?这其中有着复杂的缘由。《清史稿》是在清朝灭亡后,由北洋政府设立清史馆进行编纂的。当时时局动荡,编纂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与干扰,成书较为仓促。其内容存在诸多错漏、缺失以及观点上的局限性等问题。正因如此,它未能以《清史》这样正式的名称问世,而只是被称为《清史稿》,“稿”字似乎也暗示了它在完整性和权威性上尚待完善。下面让我们深入探究其中详情。
1、《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设立的清史馆纂修的清史未定稿。与二十四史不同,《清史稿》是满清遗老编的书,而非后来人编的,所以不能算正史。
2、《清史稿》编者史满清人,按照满清编《明史》的习惯,先作出一个稿,再由国家审定后当正史发布,但中华民国没有审核通过。
3、《清史稿》由于史稿,所以错误百出,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地方非常多,虽然篇幅大,但内容却不全面,文章水平也参差不齐。其史料价值非常低。
4、清史稿》为满清避讳,诋毁明朝,诋毁抗清义士,诋毁革命,因此没有北中华民国审查通过。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