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天下为公”这一理念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常被人们提及,可你知道“天下为公”是谁提出的吗?“天下为公”最早出自《礼记·礼运》,在历史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倡导一种以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与治理模式。在不同时代,这一理念被赋予不同意义,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奋斗。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究“天下为公”的提出者以及其背后深刻的解释,一同领略这一古老理念的独特魅力。
1、“天下为公”是《礼记》中的话,它是孔子编定的。
2、天下为公[tiānxiàwéigōng]: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指《礼记·礼运》中所描叙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蕴含的内容更深邃,更宽广。他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