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河中,孙炳文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更是朱德的挚友。孙炳文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卓越的智慧谋略。早年,他便积极投身进步活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与朱德相识后,二人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相互支持、相互砥砺,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并肩奋斗。孙炳文以笔为剑,用文字传播进步思想;以身为范,以无畏的勇气投身革命实践。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懈拼搏的一生,其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革命征程上奋勇前行。
孙炳文,1885年生,比朱德年长1岁,泸州南溪人。1908年,孙炳文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1912年撰文挞伐袁世凯背叛共和的罪行,并与拥袁的进步党报纸上进行笔战。1918年,孙炳文应邀到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朱德旅部任咨谋,二人一文一武,长相也颇为相似,共同学习进步书刊,探索救国之路,成为莫逆之交。1920年,孙炳文出任四川造币厂厂长,后揭露军阀混战,不执行川军师长吕超悉数交款命令,弃职还乡。1922年与朱德同行出国,两人在德国同时被周恩来介绍入党,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上校秘书兼中山大学教授,参与制定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方针,1926年6月,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由于北伐,他7月任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出席黄埔军校特别党员大会作演讲时,不指名地揭露蒋介石篡权阴谋。1927年4月,孙炳文接前线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的电令,去武汉就任军事委员会总务兼军事厅长,途经上海时被国民党特工逮捕囚禁,临刑不屈,大义凛然,被腰斩杀害,朱德听到噩耗,放声痛哭,其女儿孙维世后来在延安被周恩来夫妇收留认作养女。1945年,党的第七大为死难烈士开追悼会时,朱德亲自撰文,称赞他是革命意志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高度评价了孙炳文战斗的一生。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