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历史长河中,上甘岭战役堪称一座不朽的丰碑。崔建功率领的45师在这场惨烈战斗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当时的战场环境异常恶劣,敌人火力凶猛,局势严峻复杂。崔建功更是做出了令人动容的表态:“如果我牺牲了,第一代理人就是唐万成。”这不仅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更彰显出一位将领对战斗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部队指挥连续性的深思熟虑。45师全体将士在崔建功的带领下,不畏强敌,与敌人展开了一次次殊死搏斗,为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1年10月14日四时,美军按照计划集中320门大炮、
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15军正面防御的30公里展开炮击。
尽管整个战役在开展之初就很不顺利,但美军仍然按照预定计划发起攻势,但他们也并没有想到,上甘岭战役后来会打到那个规模。
就在我军各级指挥员猜测敌军动向的时候,美军已经完成了炮火准备,开始向五圣山进攻。
应该说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胶着状态。
防守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的部队是秦基伟的十五军45师,师长崔建功。
从10月14日开始的四天四夜里,崔建功率领45师与敌反复鏖战,双方的伤亡都很大,至18日,美军又投入了一个团的部队,防守五圣山前沿高地的45师部队终因伤亡过大,不得不退守坑道。
崔建功身为师长,素来便以稳重出名,可这时他也不得不向军长秦基伟哭诉:
秦基伟也只好向上级,时任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哭诉,然而战斗到最关键的时候,王近山也没有更好的建议,只能命令秦基伟一定要守住,秦基伟也只好如此回复崔建功。
崔建功撂下电话,就召集师部召开作战会议,并在会上表决心:
一唐万成,时任十五军45师副师长,上甘岭战役时,他兼任炮兵总指挥。
1954年5,唐万成从朝鲜战场上回国,出任过守备19师师长,
山东荷泽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9月,唐万成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
不过,后来秦基伟谈到自己这位老部下时曾说过一句话:
1913年6月,唐万成出生于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唐汪镇塔石沟村,他13岁的时候双亲去世,家里就剩下个姐姐,但当时姐姐也已经出嫁,家里只有10岁的妹妹、7岁的弟弟,所以13岁的唐万成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家里的重任。
这样穷苦的日子后来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
1916年,冯玉祥的西北军来到唐汪镇,当时16岁的唐万成被抓了壮丁。
如果说参军当兵是唐万成将军一生变革的开始,那么真正决定他命运的则是在1931年,唐万成随国民党军二十六路军起义,就此唐万成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
出身贫苦的唐万成在认识到了红军是替穷苦人打天下后,作战十分勇敢,加入一年后,唐万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1932年),唐万成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战时期,唐万成先后担任八路军前方总部警卫连长、营长,太行第二军分区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唐万成调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43团团长,随着部队改编,又陆续担任了中原野战军九纵27旅副旅长,十五军四十五师副师长。
一直到后来,跟随大部队走上抗美援朝战场。
与绝大多数开国将军一样,唐万成的经历与他们差不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将军晚年离休后,选择了焦作作为他晚年安身的地方,这与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任职经历有关,甚至于他与夫人马敏琦认识也是在焦作。
对于焦作这座城市,唐万成夫妇有着很深的感情。
二1946年1月,唐万成调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43团团长,该团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人称“唐支队”、“天际支队”、后来陆续改称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第二团,隶属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第八军分区。后来辗转于各处抗战,屡立战功,也因为名声赫赫,当地民众亲切的称呼该团为“老二团”。
解放战争初期,43团的团部就驻扎在焦作马村区北孔庄村的一个三进式院落里。
据将军的女儿唐莺回忆:
唐万成将军的夫人叫马敏琦,1920年10月出生于滑县,幼时投亲来到焦作,因缘际会之下结识了唐万成,两人顺利成婚。
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博爱县王卜昌村成立,唐万成任九纵27旅副旅长。
九纵成立时,恰好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四纵、九纵组成陈谢集团挺进豫西,加上当时华野也组成西兵团挺进豫皖苏,三大战略集团经略中原相互配合作战。
唐万成克服重重困难,率领部队多次取胜,并受到上级表彰。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值得一提。
2017年11月,《河洲史话》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平汉战役胜利后(根据时间上推算应该是1947年12月底的
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未知准确),一天晚上,唐万成将军率领干部战士们又吹起了洞箫,恰逢邓政委路过。
当时,邓政委听到萧声音凄婉,心下有很多感触,于是找到唐万成问:
唐万成一听,当即响应:
正说这话,唐万成就把自己手上的洞箫一折为二,扔到了附近的田里……
从唐万成将军会吹箫这件事来看,他其实本人还算得上是多才多艺,只是因家贫未能接受好的教育,哪怕是后来参军后,也因为在基层工作,少有能够系统学习的机会。
秦基伟将军后来也身为唐万成而惋惜。
据唐万成将军身边的人回忆,将军性格粗犷、胸怀坦荡,为人诚朴,做事也一贯直来直去,因此深得众战士信服。
淮海战役期间,唐万成注意到所部一个营长后撤,便大发雷霆:
后来营长说明原委,唐万成这才知道,当时营长护送着一门缴获的山炮后撤,中野那时装备很差,尤其缺乏重武器,这名营长把缴获的山炮往后方送,本身也无可厚非。
唐万成了解实情以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表扬这名营长:
正说这话,唐万成便吩咐警卫拿过装酒的水壶,恭恭敬敬地向营长敬酒。
1949年3月,全军整编后,部队番号改为十五军45师,唐万成任副师长,并率部参加渡江战役,并随大部队追击残敌,连续26天作战。
1951年3月,唐万成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期间任45师炮兵总指挥。
当时的十五军,整体的炮火力量其实是不如美军的,为此唐万成多次深入一线,了解部队炮兵情况,并在合理利用炮群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战术,尽可能的发挥我军的长处。
师长崔建功也对唐万成十分信任,后来还特意留下话,说在他牺牲后,唐万成就是他的第一代理人。
值得一提的事,在朝作战期间,唐万成在45师的代号是3号首长。
三据唐莺回忆,他父亲唐万成回国后,还发生了一件事。
1970年,唐万成离休后,全家迁居焦作,唐莺记得很清楚,父亲对他很疼爱,经常带着她到附近不远处的百货市场买奶糖。
一次,从百货市场出来以后,父女两人在街上走着,被一个乞丐迎面上来抱住大腿,当时周围市民都知道唐万成,纷纷喊话:
唐万成没理会,上去就把这个乞丐搀扶起来,却听到这个乞丐喊他“三号首长”,一刹那,将军就断定,这是他抗美援朝时期的老部下。
原来,那名乞丐叫崔二毛,由于相关的证明遗失,崔二毛回到老家后,不仅没有被当做老兵对待,反而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后来辗转流落到焦作后,一次上街看到了唐万成将军,觉得很像自己老首长,这才大着胆子去打招呼。
唐万成也不由得很感慨,便把崔二毛带回家去洗了澡,还换了衣服。
唐万成奇怪的问了一句。
崔二毛摇头:
原来,十五军45师回国后,1961年被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看中,全师改编为空降兵部队,崔二毛当然没办法找到自己的部队。
唐万成见状,主动给部队写信,让崔二毛带着信去找部队,凭借这封信,组织上证明了崔二毛的身份,还给他安排了工作。
对部队,唐万成始终有特殊的情感。
据唐莺回忆,父亲唐万成身上到处都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伤疤,他记得父亲亲口跟她讲过一次负伤的经过,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时候,当时唐万成负伤昏迷后,醒来是在一处桥边上,周围都是尸体,唐万成凭借顽强的毅力爬到河边,喝了口带着血的河水,强撑着追上了部队。
唐万成将军人称“草鞋将军”,这倒不是因为他爱穿草鞋,而是因为战争年代负伤,导致一只脚的大拇指横压在二拇指上,没有合适的鞋。后来只好一年四季都穿着老乡和战友为他编织的草鞋。
唐万成将军晚年定居焦作后,最初住的房子又小又破,后来打听到豫剧团有几间仓库,经过商量后,他们全家打算搬过去,当时恰巧又有一个战友没有房子住,唐万成将军主动将仓库一分为二,两家各住一边。
可即便是离休了,唐万成将军也仍然闲不住。
唐莺回忆说:
1982年,唐万成被焦作市人民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1983年,唐万成生病住院,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听说后,特意向上级打了招呼,希望能照顾唐万成,后来邓小平听说这件事后,也专门批示了一句:
唐万成将军后来被安排到了北京,许多在京的老首长、老战友、老部下纷纷到医院探望。
1984年1月5日,唐万成因病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
唐万成去世后,当年的老首长秦基伟还专门为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送去了花圈。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