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交通管理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然而,“一刀切”的各类禁令却让众多民众苦不堪言。特别是随着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为了便于城市管理,针对各类交通工具的“一刀切”禁令,着实让大家有苦难言。就比如,从早期的禁摩到后来的禁电,一系列禁令的实施,在面对民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当下,似乎让民众觉得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仿佛只是为了汽车而建。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为了保障民众出行的权利,多年来几乎每年两会期间,都会有一些代表提出相应取消“一刀切”的禁摩议案,建议政府从民生实际出发,少出台或者不出台“一刀切”的交通管理政策。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提案“取消一刀切的城市禁摩令”。具体包括以下五项:
1、取消不合理的禁限摩令,以释放消费潜力。
2、调整摩托车报废年限;
3、摩托车分排量驾驶;
4、促进摩托车消费;
5、放开汽车改装市场。
上述这5项议案的提出,从某种角度来讲并非首次。然而,尽管每年似乎都有代表提出建议,但好像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当下,随着城市功能愈发完善,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多元化的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出现,对本就不太承重的城市基建充满了挑战。我们可以来盘点下,相较于禁摩令提出的早期,目前城市交通工具到底有哪些呢?
就目前而言,在大多数城市当中,大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以及其他。机动车毋庸置疑是汽车、摩托车(含两轮和三轮燃油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摩托车等;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以及休闲三轮车;其他类则是近几年不断涌现出来的其他车型,如老年代步车、电动滑板车等等。
这些车型的盘点,相较于早期的城市交通工具要复杂得多。面对发展迅速的城市规模和交通工具类型与数量,显然一些管理政策与管理措施并未落实到位。面对于此,为了快速、高效地管理城市出行,减少相应的交通事故率,于是乎一系列“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和政策层出不穷。
从早期的一刀切禁摩到后来的一刀切禁电等等,都被认为是管理当下种类繁多的交通工具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相关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为何当下交通工具种类这么多?为何民众要选择这类交通工具出行?为何禁而不止?等等。
先不说禁摩问题,就以电动车出行为例,多年来全国多地曾掀起禁摩限电高潮,特别是南方某些省市更是将限电禁电当作管理电动车、电摩等的灵丹妙药。然而,历经多年的禁止、限行,电动车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管理。于是乎,又对之前的管理政策进行松动,改为某段街道限时禁行等等。如此的滞后管理,不仅极大浪费政策资源,更让相应民众苦不堪言。
特别是当下,新能源交通工具出行风起云涌之际,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老年代步车等成为民众出行的新选择时,全国多地再次掀起了针对这些交通工具的“一刀切”管理措施。不分人群、不分路段、不分时间,一切都是“一刀切”。
其实,随着时过境迁,全新物种的出现早已让本就陈旧的管理措施很难适应当下的管理需求。
就拿电摩来说,早期禁摩是因为污染、交通拥堵、城市道路资源稀缺等,然而,电摩多年的城市发展,城市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资源比较丰富,而电摩也没有燃油摩托车所谓的污染,但就是这样,一些城市在面对电摩时,还是会将其纳入传统摩托车范畴,进行限制和禁止。
我们不禁惊呼,新能源汽车都实现了车牌的个性,为何电摩却还在为路权而奔波。
此次柴代表提出的关于“一刀切”的禁令,笔者觉得其不仅仅是针对摩托车的,而是适用于所有交通工具。
如当下民众讨论比较多的电动老年代步车也是其中之一,作为发展10多年的交通产业,如今其不仅保有量惊人,而且早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条,并不是一禁就能够了却的,而是需要从多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产业措施、国家标准才能既能够满足民众出行的同时,又实现有效的管理。
你支持柴代表的提案吗?你对当下全国多地“一刀切”的电动车管理政策有什么建议,请留言告知!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