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联书店(口述|我所亲历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从封闭到合作),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北京三联书店(口述|我所亲历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从封闭到合作)。
上海三联书店自1986年复社以来,始终以“真诚生活、认真读书、追求新知”为宗旨,高举学术出版大旗,出版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高品位文化读物,先后创立了“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上海三联法学文库”和“上海三联·思想与社会文库”等学术文化出版的强势品牌,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颇受学界好评。复社至2010年,上海三联已出版各类图书4000余种,其中有100余种获得包括“中国图书奖“在内的各类奖项,并有多种图书被海外购得版权。2003年底上海三联书店归属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后,出版社充分利用媒体集团出版社特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顺利地实现了2005年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一年销售图书码洋突破6000万元,年回笼货款在3500万元左右,年出书品种在280种上下,为上海三联积极打造“中国学术名社”造了良好的条件。
几十年来,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分处三地独立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并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三个著名品牌,为我国出版事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遗憾的是,三家店并没像出版管理机构和三联老前辈期望的那样,“组成不占编制的统一的编审委员会”“成立三联书店联营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各自封闭发展,互相来往较少,缺少信息沟通。
我到三联书店工作后,对上述情况有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 但确实感到三家三联有加强合作抱团发展的必要。一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联合、重组纷至沓来,不抱团发展就做不大,没有出路。二是三联事业发展的需要。三家三联荣辱与共,借助各自优势,品牌间“强强联合”北京三联书店,就能把三联前辈开创的事业做强做大。三是加大走出去力度,扩大三联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四是三家同根同源,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密切关系,存在进行深度合作的基础。而具体实施起来,却是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我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之后,经常遇到或处理这样一些事情, 比如,香港三联设在广州的一家书店关张调整,就有媒体刊登消息说:北京三联开的书店倒闭了。上海三联有一本书在国内获奖,有人打电话向我祝贺。有领导让我找一本三联出的新书,查一下却是上海三联出的。在一些媒体眼中,我们三联书店就是一家;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三家三联是同一家出版机构。既然社会上都把三家三联当成一回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自己主动去联合发展呢?就是带着这种认识,我提出了三家书店加强合作抱团发展的想法。2010年8月,我借参加上海书展的机会,去拜访上海三联书店总经理陈启甸,两人“一拍即合”,想法完全一致。回到北京,我通过曾在香港三联书店任总编辑的李昕和香港三联董事长陈万雄、总经理曾协泰联系,对方热烈响应,说香港三联和北京、上海三联合作早有此意。后经过多次沟通决定以“京沪港三联书店高层年会”的形式,搭建一个长期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方商定,第一次高层年会2010年10月26日在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立62周年之际于北京召开,由北京三联书店承办。店领导班子对“2010京沪港三联书店高层年会“高度重视,当做本年度一件大事,投入很多精力进行筹备工作。
此次年会为期两天,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万雄,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部主任张贤明,三联书店老前辈、香港资深出版人蓝真,北京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董秀玉及京沪港三地三联书店领导班子出席了 26 日上午的开幕式 。会上京沪港三家主要领导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各自的发展情况。与会领导、来宾先后发言。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代表领导机关讲话,对京沪港三地三联书店的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像当年创办者弹精竭虑那样爱护好、培育好、发扬光大好三联书店这个品牌。第二,要像当年积极追求进步那样,不断提升三联书店的品质。第三,要像当年三家书店合并成立时那样,搞好新时期三地出版机构的团结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首次在重庆合并时,曾经发表告同人书指出:“这种合并,不是结束,而是团结;不是退守,而是前进;不是衰老,而是新生;不是缩小,而是发展。“新形势下,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要团结起来,用好品牌优势和地处三地的区位优势,加大交流合作力度,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我在会上宣读了由我起草的经三方共同改定并由大会讨论通过的《京沪港三联书店关于弘扬三联品牌坚守文化使命的共同宣言》。
在随后的会议中三地三联书店的领导进一步讨论了关于如何加强合作交流、如何办好2012年80周年店庆、三家合力出版有影响有气势的精品丛书、建立联络员制度等具体问题,并确定明年的三地高层年会在香港举行,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承办,时间为10月。
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之后 ,我们邀请沪港三联的朋友共登香山,欣赏秋景,大家一路交谈甚欢。下面我这首小诗反映了当时的情景和那时的心情。
偕京沪港三联高层年会代表登香山
峰似香炉雾似烟,欲上极顶九盘旋。
严霜始降绿尚劲,时令渐近红半丹。
坡里向阳好取暖,山上风冷宜抱团。
宣言拟就心气足,兄弟携手攀峰巅。
“2011京沪港三联书店高层年会”是在香港召开的,由香港三联承办。第二届高层年会的最大收获是提出“在全球图书市场 打造'大三联'品牌”的战略目标,并决定由三家共同投资成 立股份制形式的“北京三联国际文化传播公司”。成立联合公司由北京三联牵头承办,经过一年多筹备,克服了涉及跨地区、跨不同主管单位、香港资本到内地投资等因素带来的困难,于2012年11月最终完成。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合资成立三联时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副总裁李岩等出席了仪式,并为三联国际公司揭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版协、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相关单位领导以及三联书店员工共一百余人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三联国际公司即召开董事会,研究发展规划等具体经营事宜。
三联老前辈们早就有京沪港三家三联合资成立一家“联合公司”的构想和谋划,这一构想在我们这一代三联人手上实现了。在为新公司取名时有诸多限制,有的不便使用,有的与已有重复,结果最后落定“三联时空国际文化公司”。“三联时空”这个名字好啊,预示着公司有无比广阔发展空间,雄鹰尽可以凌空翱翔。六年过去了,京沪港三联的合作愈加密切,“三联时空”的经营也有了新的面貌。愿雄鹰展翅,在打造“大三联”国际品牌的征程中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北京三联书店(口述|我所亲历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从封闭到合作)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